本期主講人: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 王一鳴
2024年12月30日08:3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一家工程機械廠應用3D視覺技術引導鋼板切割、分揀、下料。 |
工作人員巡檢維護山東能源采煤機設備。 |
中國寶武寶鋼股份綠色生態廠區鳥瞰圖。 |
視頻報道請看人民日報客戶端、“人民網+”客戶端,英文報道請看環球時報英文版客戶端 |
新質生產力,一個全新和鮮活的概念。什么是新質生產力、為什么要發展新質生產力、怎樣發展新質生產力?回答這些問題,需要將其放在更宏大的視野中去觀察和把握。
人類發展史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會帶來生產力“質”的飛躍。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迅猛發展,呈現以人工智能為主體,與量子科技、生命科學等領域交叉融合、多點突破的發展態勢。大數據、大模型、大算力加快技術突破,人工智能已成為引領科技創新的前沿領域,而量子計算、量子通信、基因組學、腦機接口等領域也在孕育新的重大技術變革,這些原創性、顛覆性創新,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帶來生產力“質”的深刻變革。
當前,中國經濟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舊的生產函數組合方式已經難以持續,不可能像高速增長階段那樣主要依靠要素投入驅動經濟增長,必須轉向更多依靠科技創新和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中國既要擺脫傳統增長方式下粗放擴張、低效發展的生產力發展路徑,又要拓展先進生產力發展空間。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才能為高質量發展開辟新路徑、注入新動力。
近年來,我國科技創新成果豐碩,創新驅動發展取得進展,綠色低碳轉型成效顯現,發展方式轉變步伐加快。新質生產力已經在我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踐中孕育成長,并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
可以說,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動求變,也是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贏得戰略主動的必然選擇。
2023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對新質生產力進行了系統闡釋。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重大發展和創新,是新時代新征程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概而言之,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
具體來看,新質生產力由以下變革催生。
技術革命性突破——與以往科技革命主要替代體力勞動不同,以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新一輪科技革命,不僅替代體力勞動,還將實現對腦力勞動的替代和對人的智力的拓展。比如,智能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先進傳感技術、數字化設計制造、機器人與智能控制系統等,催生人機共融的智能制造模式,實現制造過程全要素全環節的動態感知、互聯互通、數據集成和智能控制,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使數據成為新型生產要素。與傳統生產要素相比,數據具有高流動性、低復制成本和報酬遞增特征。數據參與到生產要素配置中,能夠大幅提升生產效率,進而形成新質生產力。比如,通過大規模采集數據,并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可以使得產品供給方更為清晰地認知需求方向、對象、內容及數量,并在不增加傳統要素投入情況下實現更高效的產出??梢哉f,數據要素加入生產要素配置,形成了更多更好的生產力產出。
產業深度轉型升級——汽車已經有兩三百年歷史,在傳統汽車領域,西方國家有深厚的技術積累。但這在新能源汽車時代發生了巨大變化,202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首次突破1000萬輛。中國新能源汽車依靠科技創新賦能,在全球競爭中異軍突起。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換軌超越,正是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催生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結果。
發展新質生產力不能一哄而上、泡沫化,要因地制宜,根據本地的產業基礎、科技條件和創新能力來發展,不搞簡單化、一刀切,不搞一種模式。要避免認識上的一些誤區,處理好幾個方面關系。
第一,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的關系??萍紕撔率前l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從科技創新的規律看,要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不僅要重視“從0到1”的原創性創新、顛覆性創新,同樣要重視“從1到100”和“從100到N”的科技成果轉化。必須在科技創新與科技成果轉化上協同發力。一方面,要鼓勵實現更多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另一方面,要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產業體系完備優勢和應用場景豐富優勢,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供需對接和合理匹配,加強科技成果轉化,讓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第二,發展新興產業和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關系。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但決不能忽視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事實上,傳統產業并不一定是落后產業,通過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改造,傳統產業同樣可以煥發出新質生產力。我國傳統產業規模大、行業分布廣,在制造業中占比超過80%,是我國實體經濟的基本盤。近年來,數字技術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5G+工業互聯網”孕育智能制造新的應用場景,傳統產業正在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第三,政府引導和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的關系。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政府的謀劃和推動,但這并不意味著要通過行政力量來直接配置資源。從過往的經驗看,政府直接配置資源往往容易形成“一哄而上”,造成資源錯配、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由于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科技含量高、技術迭代快、資金投入大,在這些領域出現重復建設,帶來的資源浪費會更大。因此,政府要從過去依靠行政力量抓要素供給和項目建設轉向培育良好創新生態。實踐證明,創新生態比創新資源更重要。因為資源是可以流動的,有了良好創新生態,創新資源就會源源不斷地匯聚,創新潛力就會充分迸發并轉化為新質生產力。
第四,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和金融支持的關系。發展新質生產力,金融體系要進行適應性調整,構建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多層次體系。一是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鼓勵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和天使投資基金,滿足處于不同生命周期科技企業的資金需求,為科技創新提供精準服務。二是探索信貸融資支持科技創新的新模式,拓展銀行直接參與股權投資支持科技創新的空間,釋放銀行體系支持科技創新的能力。三是提高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水平,運用區塊鏈、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推動金融機構數字化與產品線上化,降低金融服務科技企業的隱性成本和風險。
第五,發展新質生產力和調整生產關系的關系。發展新質生產力不僅僅是科技創新,體制創新同樣重要,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新質生產力發展是動態的,改革也要與時俱進,按照“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的要求,圍繞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堅定不移深化改革。
第六,培養高水平創新人才和提升勞動者素質的關系。發展新質生產力,歸根結底要靠高水平創新人才,迫切要求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發展新質生產力,同樣離不開勞動者素質的普遍提升。要加快智能勞動者等新型勞動者隊伍培養,加大全社會勞動者的數字知識、數字技能的普及力度,以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提升智能勞動者職業技能,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強大人力資本支撐。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當前,我國推動高質量發展進程與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形成歷史性交匯。在這個重要歷史節點,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提出發展新質生產力,強調用新的生產力理論指導高質量發展實踐,這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之際,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把脈定向。我們要深入學習把握,并轉化為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生動實踐。
案例一
給機器人手臂加上“眼睛”和“大腦”
講述人:梅卡曼德機器人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邵天蘭
提到自動化的工廠,或許你腦中會浮現這樣的場景:無人叉車在立體倉庫中穿梭自如、機械臂在流水線旁上下揮舞、人形機器人自主完成各種任務……
今天,現實距離腦海中的畫面有多遠?
在廣泛調研后,我發現,制造業中已經實現高度自動化生產的,主要還是汽車、芯片、制藥等少數行業里的部分工藝。而這些領域之外的大部分制造業工廠生產的產品品種多,需頻繁切換系統,環境、工藝復雜多變,傳統機器人技術難以應對。
按照過去的辦法,每一個產品以及不同的工藝工序,都需要定制系統才能實現自動化,還需要復雜的設計和調試工作,不但成本高昂,而且無法應對頻繁的變動。
如果能夠做出更通用的機器人,那各行各業不就都可以實現自動化了嗎?對此,我們要讓硬件盡可能標準化,將復雜性轉移到軟件上來,通過3D視覺和人工智能來幫助標準化硬件解決復雜多變的任務。
舉例來說,以前,用機械臂代替人工進行貨品分揀幾乎不可想象。哪怕只是一個蘋果、一個橘子,若沒有經過專門編程,機械臂都無法識別。面對超市中的貨品,人工編程既不高效也不現實。
通過人工智能和3D視覺賦能,我們給傳統機械臂裝上智能化大腦,使它能夠自動處理海量貨品,自主規劃抓取分揀順序及路徑,并能隨時更換貨品,極大提高工作效率。
近年來,人工智能+3D視覺解決方案已經在汽車、重工、物流、食品等行業大規模落地。通用型機器人也為商超、快遞、藥房等領域帶來了效率的提升。
未來,基于通用多模態大模型,哪怕是沒有技術基礎的人,也可通過對話指揮機器人完成動作。機器人將像手機一樣,成為人人可用的智能幫手。
?。铌卣恚?/p>
案例二
地下900米“智”取“烏金”
講述人:山東能源集團云鼎科技副總經理 周建朋
華為油氣礦山軍團副總裁 蔣旺成
在我們的煤礦井下,最多的不是工人,而是攝像頭。“無視頻不作業”是這里保障煤礦安全生產的“硬規定”,平均每個礦井的攝像頭超過800路。
人工智能“下井”,小攝像頭發揮了大作用。
以前,采集的視頻大多用來做事后追溯。如何把后置的排查變成前置的預警?把肉眼觀察變成智能監測?在山東能源集團,人工智能大規?!跋戮保屵@些設想逐漸成為現實。
在井下作業區域,視覺識別技術正在替代傳統的“人盯人”,人工智能成為24小時值守的“安全員”,一旦有人進入作業區域,自動發出警示。在多繩摩擦提升系統中,人工智能實時分析,能夠及時檢測尾繩偏擺、磨損等異常情況,預防事故發生。
不只是安全生產,智能化應用也大大提升了作業效率。深度近1000米的礦井承受著巨大的沖擊地壓,鉆孔卸壓是防止礦井垮塌的主要手段。基于視覺識別大模型的智能分析和輔助驗證,施工監管流程從3天縮短到10分鐘,同時實現100%驗收率。
這些應用離不開兩個關鍵:數據和智能。
以前人們常把煤炭比作“烏金”,如今數據正在成為智能時代的“烏金”。礦山不僅產出煤炭,也產出海量的數據。這為以大模型為代表的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提供了應用場景和豐富的數據要素。如今,我們的礦山大模型已經覆蓋了80多個作業場景。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數據作為關鍵生產要素的價值日益凸顯。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已累計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2201個、掘進工作面2269個。
如同石油之于工業,各行各業產生的豐富數據資源,正源源不斷地為新一輪產業變革輸送“數字血液”。在智能技術的驅動下,數據價值潛能將加速釋放。
?。ㄍ跽鹫恚?/p>
案例三
一塊鋼板的減碳之路
講述人:中國寶武寶鋼股份汽車板技術服務首席工程師 鮑 平
屋外鳥語花香,屋內機器人24小時在崗,中國寶武寶鋼股份的冷軋“黑燈工廠”和以往印象中“傻大黑粗”的傳統鋼廠并不一樣。
近年來,中國寶武堅定踐行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發展路徑?!昂跓艄S”作為其中的典型代表,超過一半的產能都用于生產低碳排放汽車板等新一代汽車用鋼。
從高排放、高耗能,到“含綠量”“含金量”雙雙提升,對于我們來說,這在2009年以前完全是“天方夜譚”。
早在2005年前后,隨著汽車產業的環保和排放要求逐步提高,車企用戶希望我們生產超高強鋼,但當時這一技術完全被外國企業掌握。在我們尋求引進時,外方的嚴詞拒絕警醒了我們——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自立自強是唯一出路!
十年磨一劍,闖過無數技術難關,最終我們在2009年建成投產超高強鋼專用生產線,全球第三代超高強淬火延性鋼QP980首卷下線,屬于中國人自己的吉帕鋼就此誕生!
中國鋼,是拼出來的!如今,“這塊鋼板”的故事還在繼續。
2024年4月,采用全廢鋼電爐冶煉技術路線生產的超低碳排放鋼試制成功,全流程可實現減碳約60%。我們還推出新能源車整體解決方案,按照2500萬乘用車來計算,在鋼板制造階段即可減排384萬噸二氧化碳,在汽車行駛階段能減排708萬噸。
綠色,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底色。未來我們會繼續攻克數智化低碳技術,讓“白車身”更強、更輕、更靚。向“新”而行,我們一定能更好應對市場挑戰,實現高質量發展,繪就綠色未來新篇章。
?。ㄉ昙哑?、方經綸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4年12月30日 10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