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笙清
2024年08月08日08:34 來源:人民政協網
湖北軍民抗戰博物館的展柜里,陳列著一枚新四軍第五師1943年頒發給立功將士的榮譽章,讓人肅然起敬。
這枚徽章為圓形,銅質涂漆,黃底黑字,基本完整。直徑3.3厘米,厚0.2厘米。徽章頂部焊接了一個圓形小孔,穿系圓環和橢圓形掛鏈,再通過一個圓環與頂端已經銹蝕的掛架相連。徽章正面上方,自右至左鐫刻“新四軍第五師”六字,中部偏右繪有一名新四軍戰士手持步槍的威武形象,背景為一顆紅色的五角星;下方為長城圖案,象征著中華民族堅強不屈、抵御外侮的抗戰意志。圖案內刻有“榮譽章”三字。徽章背面鐫刻“堅決抗戰,保衛祖國”八字和徽章制作年份“1943”,筆畫端正,遒勁有力。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國共兩黨捐棄前嫌,同仇敵愾,形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根據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當局達成的協議,1937年8月下旬,駐扎在陜甘寧邊區的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部隊改編為八路軍,全稱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在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八省境內堅持游擊戰爭的中國工農紅軍和游擊隊于10月被改編為新四軍,全稱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12月25日,新四軍軍部在湖北漢口成立,葉挺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袁國平任政治部主任,周子昆任副參謀長,鄧子恢任政治部副主任。轄4個支隊和一個特務營。
1939年1月,中共豫鄂邊區黨委抽調新四軍第4支隊駐河南確山竹溝留守處的兩個中隊,組成新四軍獨立游擊大隊,由李先念任司令員,周志堅任參謀長。1月17日,李先念率獨立游擊大隊160余人離開竹溝,南下鄂中,匯聚武漢外圍敵后戰場的各抗日武裝,建立起新四軍豫鄂獨立游擊支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1940年1月,活躍在豫南、鄂中、鄂東等地的抗日武裝統一整編為鄂豫挺進縱隊,李先念任司令員,朱理治任政治委員,建立起鄂豫皖邊抗日根據地。
1941年1月“皖南事變”發生后,中共中央軍委重建新四軍軍部,陳毅任代理軍長,劉少奇任政治委員,張云逸任副軍長,賴傳珠任參謀長,鄧子恢任政治部主任。新四軍全軍被改編為7個主力師和一個軍直屬獨立旅,其中第五師由新四軍鄂豫挺進縱隊改編而成,李先念任師長兼政治委員,劉少卿任參謀長,任質斌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下轄第13、第14、第15旅3個主力旅及第1、第2兩個地方游擊縱隊,共15300余人。1941年4月5日,新四軍第五師全部組編完畢,李先念等第五師全體將領在湖北安陸白兆山彭家祠堂通電就職。到抗戰結束時,新四軍第五師主力部隊發展到近6萬人,民兵等地方武裝30余萬人。
抗戰期間,新四軍第五師在武漢外圍建立了地跨鄂豫皖湘贛邊遼闊的抗日民主根據地,在38個縣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權,在武漢周邊與日偽軍進行了殊死斗爭,尤其是1942年5月至12月,第五師經受住了日偽軍一萬多人長達八個月的瘋狂掃蕩。在孤懸敵后的情況下堅持敵后抗戰數年之久,新四軍第五師有力地牽制了華中日軍,實現了對盤踞武漢之敵的戰略包圍,進而同全國人民與兄弟部隊一起,最后打敗了日本侵略者。
在艱苦卓絕的戰斗中,新四軍第五師廣大官兵不畏犧牲,英勇頑強,對日偽軍主要作戰達1262次,取得了夜襲孝感城、三打侏儒山、血戰大山寺等許多戰斗的勝利,擊斃擊傷日偽軍4萬多人。
目前發現的新四軍第五師榮譽章,有1940年、1943年、1944年制作的幾種,這枚榮譽章,就是1943年制作的獎章之一,用于獎勵在戰斗中涌現出來的戰斗英模。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