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林
2024年01月03日08:33 來源:學習時報
學人小傳
李踐為(1915—1992年):原名李蔭榮,中共黨史學家,曾任中共中央直屬高級黨校黨委委員、校委委員,中共中央黨校黨史教研室顧問、校顧問等職。主編《中國共產黨歷史》等。
李踐為自青年時代參加革命,有著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和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為人勤敏好學、治學嚴謹,為黨的理論研究和宣傳教育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
理清學習中共黨史與學習馬克思主義之間的關系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順序不應該是固定的,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學習。李踐為擔任中共中央直屬高級黨校黨史教研室主要負責人時,承擔著黨史教學的大部分課程。當時,在課程順序安排上,出現了一些不同意見。有人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要按照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順序,只有先學完這些,才能深刻理解毛澤東思想,也才能繼續學習中共黨史。為此,李踐為專門作出解釋,澄清大家的誤解。他認為在學習馬克思主義的三個重要組成部分前學習黨史,這種改變只是方法論問題:“不學習馬克思主義三個組成部分不能深刻領會毛澤東思想,這話自然是對的,但只說了問題的一個方面,問題還有另一個方面,即不學毛澤東思想也不可能全面領會馬克思主義。我們不能把學習馬列主義與學習毛澤東思想割裂或對立起來,不能說學習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就不學習和宣傳毛澤東思想,也不能說學習中共黨史、毛澤東著作就不學習或不講馬列主義!
李踐為用辯證的方法,理清了學習中共黨史與學習馬克思主義之間的關系,在授課中系統地闡釋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內涵及其與馬克思主義的關系,強調毛澤東思想是在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與發展基礎上,將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而形成的科學理論,相關研究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研究和闡釋作出了重要理論貢獻。
堅持用正確的世界觀、歷史觀看待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
理論聯系實際是我們黨革命與建設時期的重要制勝法寶,也是進行理論宣傳和理論教育必須遵循的原則。不論是研究還是教學,李踐為都善于采取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為了讓學生理解馬克思列寧主義與毛澤東思想之間的關系,他在課堂上善用比喻,指出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好比接力比賽,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等人的貢獻都是重要的,都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的重要環節。他還指出,毛澤東思想是在繼承前人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所以雖然時間位置在后面,卻又是一個新的高峰,因而他將毛澤東思想稱為更加完備的馬克思主義。此外,他的講稿并不是大段的引證,多是自己對某個問題的深刻認識,注重運用通俗話語講述晦澀深奧術語、介紹中國革命經驗、解答各種問題,深受學生喜愛。1963年,一位外國學生曾寫信向李踐為和中共黨史教研室的老師們致謝,他提到,李主任和教研室的老師們“認真備課和講課,盡力用淺顯易懂的語言進行講解,并在討論會上給予具體的指導,花了很多寶貴的時間和精力”。
在黨史研究中,李踐為強調要將中共黨史放在國際共運史的世界大視野范圍中,用正確的世界觀、歷史觀看待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歷史意義。他提出要有重點地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尤其是當時要將重點放在毛澤東的著作上。而學習毛澤東的著作也有學習側重點,他強調要學習毛澤東的立場、觀點、方法,因為盡管毛澤東過去的文章中提到的有些問題在當時的中國已經不存在了,但是“它反映出毛澤東的立場、觀點、方法,即堅定的革命精神,靈活巧妙的斗爭藝術,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和人民站在一起的立場,密切聯系群眾和艱苦奮斗的作風等,卻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繼承的”。在其主編的書籍《中國共產黨歷史》中,李踐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以史實為依據,客觀全面地描述歷史事件、歷史人物。他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教學方法充分考慮到世情國情、學生情況等,為黨史及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研究和教學提供了重要方法指導與路徑選擇。
黨史教材編寫資料要盡可能充實,資料和觀點要統一
教材是教師傳授知識的重要載體。為了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提高他們對課程的理解程度,更好地協調教學工作,李踐為組織編印了大量學習簡報和教材。據統計,僅1963年下半年,通過他主導編印的《學員學習情況簡報》共刊出41期,《學員學習情況交流》刊出20期,出版教材共計161種,字數高達342萬字。此外,他還主持編寫了中共黨史教材,將中央提出的關于革命史、黨史研究的指導思想以及參加革命史陳列工作時的經驗帶到了具體工作中,為黨史教學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
1960年,中央黨校組建了由36人組成的教材編寫班子,李踐為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與研究基礎,對黨史教材編寫工作提出了諸多寶貴意見。他強調,“資料要盡可能充實,防止空洞議論,資料和觀點要統一,夾敘夾議,敘議結合,文字力求通順簡練,要向準確性、鮮明性與生動性努力”,為教材的編寫工作奠定了總體基調。
教材編寫時,正值三年困難時期,編寫組成員生活十分困苦,但為盡快將教材編寫好,他們常常在餓肚子情況下加班到深夜。在這樣艱難的條件下,僅僅用了一年時間就寫出約60萬字的第一稿教材發給了學生,請他們討論并提出修改意見。在充分吸納學生修改意見的基礎上,李踐為等人馬不停蹄地開展第二稿修訂工作,并于1961年8月以《中國共產黨歷史課本》的名稱正式鉛印,作為中央黨校內部教材在校內試用。1979年,在李踐為的主持下,該教材進行了再次修訂。此后,1981年到1985年,該教材以《中國共產黨史稿》為書名,通過四個分冊形式正式出版。那幾年里,李踐為幾乎將全部時間和精力放在這部書的修改工作上,小到一個字,大到書中的觀點、框架結構和資料引證等,他總要反復斟酌、反復推敲研究,為此付出了十分艱辛的勞動,這種對黨、對人民負責的高尚品質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