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日韩综合二区,国产成人无码中文理论,日韩精品日韩字幕亚洲区,国产成人热舞在线观看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分享

構建新發展格局需統籌好幾個關系

韓保江

2023年02月21日08:23    來源:經濟日報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將構建新發展格局作為新發展階段著力推動完成的重大歷史任務,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統籌考慮短期應對和中長期發展,在實踐中統籌好幾個重大關系。

第一,統籌好“中心任務”與“中心工作”,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建設是根本,是政治、文化、社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前提或基礎。只有始終抓好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工作,其他工作才能更好地開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如期完成這一中心任務和宏偉目標,我們必須牢牢把握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最大實際,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集中精力把我們自己的事情辦好。

第二,統籌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需求側管理的關系,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其根本目的是提升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使其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這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必然要求;主攻方向是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鍵在于深化改革,解決要素配置扭曲問題,更好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與此同時,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形成國民經濟良性循環。注重需求側管理,加快培養完整內需體系,旨在充分利用好市場資源這個巨大優勢,增強國內大循環主體地位。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是積極應對國內外環境變化、增強發展主動性的長久之策。因此,要統籌謀劃擴大內需和優化供給,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適配性,打通經濟循環卡點堵點,推動供需良性互動,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實現國民經濟良性循環。

第三,統籌好構建新發展格局與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關系,實現構建新發展格局與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良性互動、有機統一。一方面,構建新發展格局立足實現國民經濟循環暢通和高水平自立自強,既強調擴大內需,培育完整內需體系,通過深層次改革和強化政策引導,著力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增強需求牽引供給的能力,又強調加快攻克關鍵領域“卡脖子”技術,突破產業瓶頸,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增強供給創造需求的能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于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就像人們講的要調理好統攝全身陰陽氣血的任督二脈”。形象地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就是支撐“任督二脈”的現實載體,需要建設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建設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建設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建設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經濟體制,通過一體建設、一體推進“六個體系”和“一個體制”,實現經濟循環暢通無阻。另一方面,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著眼于優化國民經濟結構和區域經濟布局,強調以“六個體系”和“一個體制”作為具體實施路徑。如何貫通和協同這“六個體系”和“一個體制”,進而實現國民經濟循環暢通,新發展格局回答了這一問題。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構建新發展格局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二者共同推動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第四,統籌好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的關系,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從國內大循環與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關系看,國內循環是基礎,兩者是統一體。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就要立足國內、依托國內大市場優勢,充分挖掘內需潛力;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因此,為了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既要持續深化商品、服務、資金、人才等要素流動型開放,又要穩步拓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一方面,要通過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增強我國出口產品和服務競爭力,推動我國產業轉型升級,增強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中的影響力。另一方面,要重視以國際循環提升國內大循環效率和水平,改善我國生產要素質量和配置水平。

第五,統籌好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的關系,在提高質量效益的基礎上保持合理的經濟增長。量變引起質變,質變又引起新的量變,新的量變發展到一定程度又催生新的質變,這是事物變化和發展的質量互變規律。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重在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推動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要求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更好統籌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既要把發展質量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不斷塑造新的競爭優勢,又要牢牢把握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斷做大做強中國經濟,鞏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物質技術基礎。

第六,統籌好經濟發展和經濟安全的關系,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因此,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發展和安全并重,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一方面,要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特別是要拉長長板,鞏固提升優勢產業的國際領先地位,鍛造一些“殺手锏”技術,持續增強高鐵、電力裝備、新能源、通信設備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優勢,提升產業質量,拉緊國際產業鏈對我國的依存關系,形成對外方人為斷供的強有力反制和威懾能力。另一方面,為保障我國產業安全和國家安全,要著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力爭重要產品和供應渠道都至少有一個替代來源,形成必要的產業備份系統。為此,我們必須順應產業發展大勢,推動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增強產業發展的接續性和競爭力。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經濟學教研部主任〕

(責編:王子鋒、王珂園)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掃碼參與2023年兩會調查

掃碼參與2023年兩會調查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