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9日08:49 來源:中國婦女報
四川省劍閣縣東寶鎮雙西村支部副書記鄧小燕,最近很忙碌。在北京參加完黨的二十大之后,她馬不停蹄回到了村里。剛到村里便忙碌起來:開壩壩會為群眾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了解合作社項目情況、奔波于田間地頭……她希望,可以通過自己帶動更多年輕人參與到鄉村振興中來。
宣講:壩壩會上為村民送“禮物”
“我沒有想過有一天我會因為從事農業,走進人民大會堂。”在雙西村村委會的院壩內,鄧小燕向老鄉們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時,忍不住發出如此感嘆。幾個月前,她在這里收割了稻谷。看著眼前熟悉的鄉親,她放下了手中的宣講稿,一場別開生面的宣講會開始了。
鄧小燕分享了自己現場聆聽二十大報告的感受。當聽到報告里提到“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時,她熱淚盈眶。“我回來就告訴大家農業很有盼頭,種糧也有盼頭。”
宣講結束后,鄧小燕把從北京帶回來的貼有黨的二十大紀念郵票的信封,一個一個發給在場的每位鄉親。“因為種糧走進人民大會堂,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榮光,是大家一起種出來的,我就想把這份榮光帶給種東寶貢米的鄉親們。”拿到信封的老黨員楊修富翻來覆去地看,他說,自己很驕傲很高興,“要把信封拿回去好好珍藏,繼續種好東寶貢米。”
聽完鄧小燕接地氣的宣講,東寶鎮黨委書記劉飛表示,“下一步東寶鎮將繼續做強‘貢米’產業,提升品質,做亮品牌,擴大貢米產業核心基地,把東寶貢米這篇文章做好,帶動更多群眾通過種糧增收。”
創業:帶動2500多人脫貧增收
時間回到2015年,鄧小燕放棄沿海高薪工作返鄉創業。其間,由于缺乏經驗,她吃了不少虧。第一年,鄧小燕引種越年再生稻100畝,由于對水稻種植技術和管護不熟悉,最終以失敗告終,當年全部虧損。一些村民也說起了風涼話:沒種過莊稼的小姑娘,怎么能種好水稻呢?
鄧小燕幾度想放棄,但還是咬牙堅持下來,“既然選擇了這條路,不管有多艱難,也要走完。”鄧小燕說,“我堅信只有把在沿海發達城市學到的‘三農’新知識新理念帶回家鄉,才能帶領群眾共同致富。”
年輕也意味著希望。懵懂的“小燕子”硬是靠著一股子川妹子的拼勁兒,在家鄉的田野里拼出一條路。她施展拳腳的底氣不僅有家鄉的好山好水好糧食,更有來自黨和國家的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好政策。
經過不斷探索實踐,鄧小燕以東寶貢米的核心產區雙西村為發展示范,通過成立合作社、整合土地資源、修建產業路等,大力推廣種植優質水稻。2017年公司創新商業模式,在城市開設“現碾米·城市打米坊”,讓消費者可隨時吃到營養健康、新鮮的大米。此番舉措,促使公司發展走向新高度。
從2012年畢業到2022年,是鄧小燕從理論構想到實踐探索到創業成功的十年。十年來,雙西村貢米種植面積達到5000多畝,帶動周邊8個鄉鎮19個村728戶農戶2500多名村民脫貧致富,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帶貨:多措解決滯銷難題
隨著農產品電商銷售模式的快速發展,鄧小燕也將更多家鄉好物銷往全國。她通過線上線下帶動劍閣縣菜籽油、木耳、劍門臘肉、水果等農特產品年銷售5000余噸,破解農產品滯銷難題。今年6月,劍閣縣枇杷、李子、梨子等水果豐產,短時間集中上市帶來了滯銷難題。鄧小燕組織團隊連夜拍視頻、搞宣傳,在微信朋友圈、抖音直播帶貨,成功賣出了5萬斤枇杷,幫助劍閣縣及周邊地市銷售20萬余斤李子。
為帶動更多貧困鄉親致富,她更實行“以商招商”的方式,不僅健全了自己的產業鏈條,還為家鄉解決了農產品難賣的問題。創建了“燕鄉肴”農產品公共品牌,使劍閣的土雞、牛肉、豆腐干等十款產品實現首次進駐成都機場及周邊各大特色店鋪商超。
從大山走出來的鄧小燕,也在幫助其他大山的鄉親。2020年,她以購代扶采購涼山州布拖縣土豆10萬余斤,給貧困留守兒童送去價值10余萬元的生活學習用品。今年7月,她又向涼山州昭覺縣地莫鄉中心小學校送去800套桌椅。
“我這輩子就種糧了。我的人生就干這件大事!擇一事終一生。”她希望自己能帶動更多年輕人參與到鄉村振興、農村發展中來,在田間繼續揮灑青春汗水,讓鄉村更好更美!(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任然)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掃碼參加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答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