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日韩综合二区,国产成人无码中文理论,日韩精品日韩字幕亚洲区,国产成人热舞在线观看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分享

陜甘寧革命老區——

改善生態  黃土塬披上綠裝(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老區新貌) 

本報記者  付  文  原韜雄  秦瑞杰

2022年05月05日10:1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①:位于甘肅省慶陽市環縣的光伏發電項目。
  黃克義攝(人民視覺)
  圖②:陜西省榆林市橫山區無定河稻田養蟹基地,農民喜獲豐收。
  吳靜心攝(人民視覺)
  圖③: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惠安堡鎮大壩村,農民在日出前采摘黃花菜。
  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攝
  圖④:陜西省榆陽河口水庫濕地,成群結隊的天鵝在此棲息。
  資料照片

暮春時節,行走在陜甘寧革命老區,但見陜西、甘肅交界處的子午嶺上草木蔥蘢,寧夏彭陽梯田里杏花爛漫。

陜甘寧革命老區處于黃河中上游地區。近年來,陜甘寧革命老區干部群眾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持續推進國土綠化、生態修復和流域綜合治理,昔日的黃土地逐漸披上綠裝,入黃泥沙量大幅下降,綠水青山正在變成金山銀山。

植樹造林防風固沙,生態環境明顯好轉

鼻尖貼著峭壁,腳下黃河滾滾。李峰“掛”在20米高的半空中,一手把住繩索,一手抽出背上的樹苗,穩穩地栽進壘石坑中。

在延安市延長縣黃河岸邊,曾經光禿禿的山崖,如今已是滿目蔥蘢。15年來,李峰帶領的一支60余人的植樹隊,已在黃河崖、延河壁上栽下30多萬棵側柏。

“這里是典型的石質山,表層土壤只有10厘米,過去樹苗成活率不到六成。”李峰說,要栽活一棵樹,首先要就地將山石敲碎,壘起半米多高的石坑,將樹栽下后再回填黃土,然后“喂”足60斤水。

陜甘寧革命老區多半屬于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年均降雨量只有200到500毫米;生態環境整體脆弱,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任務繁重。

從陜西省榆林市榆陽區李官溝村的觀景臺上望去,一片片沙丘綠意鋪展。“剛到李官溝時,這里除了沙,就是土。”2012年,植樹造林能人李增泉在這里租下了10448畝土地,既種樟子松生態林,也種桃、李子等經濟林。“等這片綠林成了規模,我們可以建生態旅游觀光區,有采摘園、有農耕文化展覽館,廢棄的土窯洞還能改造民俗風情園……”

治沙人一代接著一代干,目前榆林860萬畝流沙全部得到了固定或半固定,沙區植被平均覆蓋度達到60%,實現了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飛躍。

刨坑、栽樹、澆水,甘肅省慶陽市華池縣南梁鎮高臺村六道梁上,造林大戶李文軍忙得滿頭大汗。2013年以來,他已在華池縣6個鄉鎮、12個行政村種下近10萬畝,共2200多萬棵樹。

地處黃土高原腹地的慶陽市,境內溝壑縱橫、植被覆蓋率低。2013年,慶陽啟動實施“再造一個子午嶺”工程,規劃每年利用宜林荒山造林100萬畝以上。到2020年底,當地累計完成造林730.85萬畝。去年初,慶陽又開展“再造一個子午嶺”工程提質增效行動和“一村萬樹”工程,進一步提升林草生態建設水平。如今沙塵天氣越來越少,去年慶陽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40天,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2.95。

因地制宜修復生態,入黃泥沙大幅減少

流經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隆德縣的渝河,曾經因為工業、生活污水污染,成為一條臭水河。經過生態修復,渝河重現水清岸綠,還新建了3座公園,成為群眾休閑的好去處。

2015年,渝河因劣Ⅴ類水質、跨界污染問題被中央環保督察組點名批評,一場河湖綜合治理的“硬仗”由此開始。當地封堵渝河沿線27處直排口,取締淀粉加工企業13家,新建污水處理廠和處理站,實施雨污分流工程;同時開展渝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將12座蓄滯凈化池及流域內外16座庫壩連通,使造林成活率由原來的30%提高到了80%。2019年,渝河被列入全國示范河湖建設名單,成為寧夏唯一入選的河流。

4月14日,春雨淅瀝。甘肅省慶陽市合水縣何家畔村,80歲的村民張應存正悠然地喝茶。而在這之前,他可沒這份興致——當地土質為濕陷性黃土,遇水極易垮塌;氣候干旱,但多發短時強降雨。窯洞受損、耕地被沖、道路垮塌……經歷這些災害的張應存,“既盼雨又怕雨”。

慶陽市水土流失總面積一度占到土地總面積的86%,2015年,慶陽實施“固溝保塬”工程,開展“塬面徑流調控、溝頭加固防護、坡面植被恢復、溝道水沙集蓄”治理。截至2021年底,慶陽累計治理保護塬面1543平方公里。

如今張應存老屋所在的段坑嶗溝已變得花紅柳綠。“我們根據地勢開挖了水渠,并安裝暗管逐級排水,最大限度減少了雨水沖刷強度。”合水縣水土保持局局長呼保仁說。

溝里筑道墻,攔泥又收糧。陜西省榆林市子洲縣白家溝村歷史上多次遭遇山洪,土地被沖毀、莊稼歉收。2018年,子洲縣在白家溝村實施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項目示范工程,興建3座淤地壩,在分支溝道上梯次建設谷坊,同時在山梁坡峁修建梯田,實現溝坡兼治。

“小流域綜合治理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趨勢,榆林全境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8萬多平方公里。”榆林市水利局黨組成員楊思炯說。

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綠水青山換來金山銀山

時節一到,固原市彭陽縣的杏花就開了。

紅云片片的杏樹園里,村民正忙著修剪枝條。“當年植樹造林種的杏樹,現在成了大家的搖錢樹。”彭陽縣大溝灣流域護林員朱宏禮介紹,彭陽縣地處黃土高原,山多川少,溝壑縱橫,過去沒少受水土流失的害。

近年來,彭陽縣在治理完畢的山嶺上嫁接山杏,發展起以紅梅杏為主的林果產業。2021年,彭陽紅梅杏被列入國家地理標志認證,成了當地百姓的致富果。據統計,2019年以來彭陽縣積極發展蘋果、花椒、大果榛子等林果產業,截至去年底帶動群眾人均增收1100元。

陜西洛川塬上,粉白相間的蘋果花漫山遍野。“春來一山雪,夏來一山綠,秋來一園果,冬來一園夢。”洛川頂端果業的電商直播間里,38歲的秦軍莉熱情地向網友推介洛川蘋果。她身后,一顆顆紅彤彤的蘋果正在智能選果線上滾動,即將裝車銷往全國。洛川現在每年蘋果種植面積達53萬畝,產業總產值達110億元左右;全縣95%的農民從事蘋果產業,農民收入的95%來自蘋果產業。

慶陽市溫泉鎮八里廟村,原先的荒山溝如今銀杏成林、紫薇連片。在中科院以及同濟大學專家的幫助下,慶陽寶裕生態文化產業有限公司投資4000多萬元,栽植樹木、美化環境,建起太一農莊。今年4月1日正式開業后,農莊吸引1.2萬余人前來賞花踏青。

在陜西省延長縣國家儲備林基地,張家灘鎮蘇家嶺村村民王冬峰正將一棵棵油松種上荒坡,“這樹干又直又挺,樹皮厚,一看就是好苗子。”當上了植樹工,王冬峰每天能拿170元工資,家里流轉的土地還能拿租金。

“基地建設總規模5.28萬畝,目前已完成人工林1.7萬畝。”基地負責人吳中秋說,項目成林后可新增森林面積5.08萬畝,儲存碳匯量12.53萬噸,提高全縣森林覆蓋率1.4個百分點。

《 人民日報 》( 2022年04月29日 06 版)

(責編:陳羽、任一林)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