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華民
2021年06月24日16:26 來源:中國民族宗教網
我們黨從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視民族問題、民族工作。紅軍長征途中,在通過彝族地區時就明確宣示:“中國工農紅軍,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漢平民,都是兄弟骨肉。”劉伯承同彝族首領小葉丹“彝海結盟”,成為革命戰爭年代我們黨重視民族團結的一段佳話和生動寫照。
1935年5月,中央紅軍為了迅速北進,實現渡過大渡河、向紅四方面軍靠攏、在川西北建立蘇區的目的,決定從瀘沽經冕寧、大橋、拖烏到安順場。這條路避開了敵軍主力部隊,但要經過情況復雜的彝民區。紅軍到冕寧之前,國民黨進行了大量反動宣傳,導致當地彝民對漢民充滿猜忌敵視。紅軍先遣部隊一進入該區域,便被彝民堵住去路,連遭襲擊。
5月19日,中央紅軍派出以劉伯承為司令員、聶榮臻為政治委員、蕭華為群眾工作隊長的先遣隊,先行進入彝民區。劉、聶在部隊中普遍開展了中國共產黨的民族政策教育,要求紅軍戰士必須以實際行動取得彝民的信任,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向彝民開槍。蕭華等率通司(即“翻譯”)一路向彝民解說紅軍的政策。“一切夷(彝)漢平民,都是兄弟骨肉……”正是出自朱德總司令發布于此時此處的《中國工農紅軍布告》。
紅軍先遣隊來到彝漢雜居的俄瓦埡口一帶,被彝民堵住去路。劉伯承與果基家族首領小葉丹在彝家海子邊會談。劉伯承介紹了紅軍的宗旨、任務、紀律以及主張彝漢平等的民族政策。小葉丹表示愿與劉伯承結為弟兄,隨后在彝海之濱按照當地風俗舉行了莊重的結盟儀式,兩人歃血為盟。結盟之后,先遣隊進入彝民區,劉伯承將“中國彝民紅軍果基支隊”隊旗和一批武器贈給小葉丹。小葉丹親自帶路,引導紅軍進入彝民區,沿途沒有受到阻攔,直達安順場。
可以說,“彝海結盟”是紅軍將士嚴格執行黨的民族政策所結出的光輝碩果,使紅軍能夠順利地通過彝民區、翻越大涼山,為搶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贏得了寶貴時間,對長征的勝利起到了關鍵作用。
如今,結盟儀式上劉伯承、小葉丹等人坐過的“結盟石”,歷經風雨仍保留著當年的樣子。它與巍然矗立的“彝海結盟”紀念碑一道,記載并守護著80多年前劉伯承與小葉丹“彼此愿永結弟兄,肝膽相照,團結如一,永不反悔”的誓言。紀念碑碑座背面用漢、彝、英三種文字刻寫了碑文,結束語寫道:“彝海結盟是民族團結和軍民團結的典范,是中國共產黨民族政策的勝利,是紅軍長征史上光輝的一頁。”
2006年,“彝海結盟”遺址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每年吸引著十余萬訪客前來。大家在這里聆聽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戰爭時期的民族團結進步故事,感受黨的民族政策所展現出的力量,體悟黨開展民族工作的優良傳統。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