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日韩综合二区,国产成人无码中文理论,日韩精品日韩字幕亚洲区,国产成人热舞在线观看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時代楷模”山東港口集團青島港“連鋼創新團隊”

山東港口集團青島港“連鋼創新團隊”——

“拼命”背后的“科學家精神”

2021年01月01日17:10    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拼命”背后的“科學家精神”

在山東港口青島港采訪“連鋼創新團隊”,記者聽到的最多的一個詞,是“拼命”。這樣的故事和細節不勝枚舉:

張連鋼在接下碼頭建設重任時,剛剛做完肺癌手術,后又因工作壓力大、工作疲勞、免疫力低下導致全身長滿紫癜;從2013年到2017年,團隊僅技術研討會就開了3000多次,晚上12點前辦公室幾乎沒熄過燈;團隊成員李永翠,為了找到一個難題的解決方案,爬上56米高的橋吊大梁,冒著-8℃的嚴寒觀察了近兩個小時……

這種“拼命創新”的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支撐著連鋼團隊攻堅克難、一路向前。而隨著采訪更進一步,記者發現,這支團隊不僅有“拼命”精神,更有充滿智慧的新時代科學家精神:他們不囿于現實,敢于想象、敢于突破;他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做出前瞻性規劃布局;他們以開放姿態開展協同創新,攜手民族企業共襄產業報國。

做可推廣、可商業化運營的“平民碼頭”

自主創新的首要一條,是不被現實限制住想象力,敢想敢干。

自動化碼頭雖被譽為“港口科技王冠上的明珠”,但由于建設難度大、成本高、收益慢,在國外實際上是高投入、低產出的“奢侈品”。從立項之初,連鋼團隊就明確,青島港要做的不是復制一個“貴族碼頭”,而是要做一個可推廣、可商業化運營的“平民碼頭”。

“國外自動化碼頭雖然起步早,但平均效率每小時只有20來個自然箱,而我們中國港口的人工作業效率在30個左右。如果我們建一個和國外一樣的自動化碼頭,在中國是生存不下去的,因為沒有船公司和貨主愿意停靠。”張連鋼說。因此,從一開始,連鋼團隊的目標就不僅是超越世界同類自動化碼頭,還要達到甚至全面超越人工碼頭平均效率。

奔著這個目標,歷經126次系統升級、2000多項功能優化,連鋼團隊從一個個小細節入手,把效率一秒一秒“摳”了出來。團隊成員李波告訴記者,為壓縮橋吊作業循環時間,項目組將抓箱、放箱兩個環節細分出十幾個環節,一秒一秒細細“摳”。例如,集裝箱導板的傾斜角度,各港口一般都是60度,連鋼團隊則將其調整為70多度,讓集裝箱的下滑速度提升了3倍,時間上節省出4.5秒。

2017年5月11日開港當天,青島港自動化碼頭創下了26.1自然箱/每小時的同類碼頭作業效率世界紀錄;同年底,又一舉創出39.6自然箱/小時的單機平均效率,全面超越人工碼頭。丹麥馬士基碼頭首席運營官Keith Svendsen忍不住點贊:“我見過世界上非常多的自動化碼頭,我覺得青島港這個碼頭是最棒的!”

勇闖“無人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有了敢想敢干的魄力,還要選對方向。青島港自動化碼頭雖已建成3年多,但其技術應用水平一直是全球翹楚,究其原因,正是因為從最初的規劃設計到投用后的升級優化,團隊一直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選擇契合未來大勢的攻關方向。

李永翠舉了個例子:自動導引車(AGV)使用鉛酸電池,在國外自動化碼頭已經是成熟技術,可團隊測算后發現,每臺AGV工作8個小時就得人工更換電池,青島港自動化碼頭要配備1000多噸鉛酸電池,每周就要淘汰10噸。可就是這個投資高、風險大、效率低、有污染的技術,外方見中國沒有,還喊出了億元天價。深入研判電池行業發展趨勢后,連鋼團隊決定采用先進的鈦鋰電池替代鉛酸電池,全球首創研發了不用換電池的AGV。這種新型AGV作業時自動充電,續航里程無限制,不但節能環保,而且減重十幾噸,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一舉節省換電站建設成本過億元。

連鋼團隊還密切關注全球船公司發展大船的趨勢,在建設之初將橋吊高度超前規劃為50米,可以全天候停靠2020年剛剛下水的世界最大2.4萬TEU集裝箱船;抓住新能源產業發展機遇,利用工業廢氫為軌道吊提供電力,每作業一個箱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8公斤;瞄準尚未在工業領域大規模應用的5G技術,實現5G網絡下的橋吊、軌道吊自動運行控制和高清視頻數據回傳等全場景應用……一次次勇闖“無人區”,連鋼團隊最終將青島港自動化碼頭鑄造成為擁有10項全球首創技術、6次打破世界紀錄的全球“燈塔”。

協同創新,完善智慧碼頭“中國方案”

自主創新不是“躲進小樓成一統”,而是要以開放的心態協同合作。在建設自動化碼頭過程中,連鋼團隊不是踽踽獨行,而是擁有最為可靠的幫手。國內港口機械制造商上海振華,便是其中之一。

負責橋吊設備的張衛說,當常規橋吊的重量達到碼頭承軌梁的上限時,團隊首先想到的不是進行成本高昂的土建改造,而是與上海振華聯手,通過技術攻關、仿真模擬,最終拿出了“橋吊后伸距減少12米”的全球首創設計方案。這不僅讓橋吊自重減少50余噸,還節省了制造成本60余萬元。

如今,連鋼團隊的創新“朋友圈”又加入了很多新成員:在攻堅碼頭二期“氫+5G”應用時,除了老伙伴上海振華,華為、中國聯通、航天科技等一批水平頂尖的新朋友也加入進來;在碼頭三期建設過程中,高鐵制造商中國中車與團隊合作,首次將空軌技術與碼頭集裝箱業務融合,打造全球首個碼頭智能空軌集疏運系統……眾多民族企業聯合攻關、集成創新,齊心打造上下游供應鏈條完整的智慧碼頭“中國方案”。(本報記者 肖芳)

(責編:劉尤罕、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