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艷梅
2020年07月09日09:22 來源:福建日報
從地處東南沿海的縣域經濟百強縣閩侯,到西北高原國家級貧困縣隆德,他響應國家號召,接過閩寧協作的接力棒;
掛職兩年期滿,家人翹首以盼團聚,他主動提出延任,繼續奮斗在脫貧攻堅的主戰場。
他,就是樊學雙。福建第十批、第十一批援寧掛職干部,閩侯縣委常委,寧夏回族自治區隆德縣委常委、副縣長。
2016年11月,31歲的樊學雙初到隆德縣。走訪貧困戶時,鄉親們跟他說了掏心窩的話:“農活不用天天干,零工不是天天有。青壯年大多外出務工,婦女要照顧老人孩子,無法離家就業。”在河南農村長大的樊學雙對這種“想賺錢,又離不開家”的無奈感深有體會。
隆德縣產業底子薄,怎樣才能讓群眾離土不離鄉,實現就近就業?樊學雙想著,要是能把生產車間建到老百姓家門口就好了。
有想法就努力實現。在閩寧兩地支持下,樊學雙引導閩寧產業園的企業將扶貧車間建到百姓家門口,通過“龍頭企業+扶貧車間+貧困群眾”模式,送崗上門。
很快,第一個閩寧人造花扶貧車間在前莊村建成了。“量身定制”的扶貧車間給鄉親們帶來實惠,發揮了務農、顧家、掙錢一舉多得的作用,被不斷復制推廣。如今,隆德縣已建成的39個扶貧車間全部運行,解決了830人在家門口的就業問題。2020年新建的10個扶貧車間已于近日全部完成投產試運營,又有200多名困難群眾實現穩定增收。
薄弱的基礎和低下的醫衛水平還讓隆德縣面臨這樣一個難題:殘疾人比例高達7.2%,許多是一戶多殘,農村貧困重度殘疾人有6000多人。
殘疾人脫貧任務尤為艱巨,如何破題?
2017年,得知縣殘聯正在裝修殘疾人托養中心時,樊學雙有了謀劃:將托養中心與扶貧車間相結合,配套建設起手工制作、電商創業孵化等基地。
他和其他福建援寧掛職干部齊心協力,多方籌措資金,在隆德縣建立了寧夏第一家縣級殘疾人托養創業服務中心,同時,配建了人造花組裝、花燈加工、紙箱組裝、手工制作等車間,讓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自食其力。
2018年2月,樊學雙落實了啟動資金,在縣托養中心建立了殘疾人電商合作社,引導殘疾青年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全國銷售隆德特色農副產品。“我們一邊組織培訓,一邊幫他們匹配政策,對接資源,平臺很快就步入正軌了。”眾人拾柴,合作社不僅成功運營微商城和淘寶店2家線上店鋪,還在閩侯、廈門等開設了5家線下門店。2019年2月至今,銷售農副產品2000多萬元,利潤500多萬元,實現全縣2263名貧困重度殘疾人分紅全覆蓋,還帶動127名邊緣戶殘疾人,分紅186萬元。
合作社負責人辛寶同,小時候因病致殘,托養中心建立后,他第一批入住。殘疾人電商合作社的成立,成為他人生的轉折點。借助這個平臺,不到一年,辛寶同便從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變為集體創業致富帶頭人。
去年5月,辛寶同主動申請,一家三口退出低保。因為他心里有底氣:“合作社運營得越來越好,我們有信心日子會越過越紅火。”
將先進的理念帶到欠發達地區,樊學雙知行合一。“托養+扶貧車間+合作社”模式,被寧夏回族自治區殘聯確定為“隆德模式”,在全區推廣。
不負韶華,只爭朝夕。
樊學雙想做的事太多。他奔波往返于北京、福建、寧夏,對接優質醫療資源和救助基金,讓隆德縣先天性心臟病新生患兒得到及時救治;他與多方對接先進技術、協調項目資金,對隆德縣三個水質不達標的飲用水廠實施改造,讓4.5萬群眾告別硬水,喝上健康水;實施產業發展、特色種養、勞務對接等幫扶項目50多個,打造閩寧示范村,幫助10個重點貧困村脫貧……
2018年底,樊學雙兩年掛職期滿,他選擇繼續留在隆德,以福建省第十一批援寧工作隊隊員的新身份,又一次開啟了自己的新征程。
對于掛職和延任,樊學雙并沒有過多的豪言壯語,他只是說:“正值脫貧攻堅關鍵時期,我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履行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為貧困鄉親多做一點事,幫助他們早一天過上好日子。”
相關專題 |
· 人物事跡 · 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