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 |
胡耀邦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
1982.09.08 |
【字號 大 中 小】【論壇】【打印】【關閉】 |
|
|
(一九八二年九月一日)
大會認為,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是正確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大會認為,報告提出的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正確綱領和一系列方針政策,應當成為今后黨的各項工作的基本依據。摘自《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關于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報告的決議》* * *
同志們:
現在,我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向黨的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作報告。
一、歷史性的轉變和新的偉大任務
自從一九七六年十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經過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艱苦努力,我們已經在指導思想上完成了撥亂反正的艱巨任務,在各條戰線的實際工作中取得了撥亂反正的重大勝利,實現了歷史性的偉大轉變。
這次代表大會的使命,就是要通過對過去六年歷史性勝利的總結,為進一步肅清十年內亂所遺留的消極后果,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確定繼續前進的正確道路、戰略步驟和方針政策。黨中央堅決相信,這次代表大會一定能夠把這個歷史的重任擔當起來。
歷史性偉大轉變的勝利實現,有哪些主要標志呢?
我們在思想上堅決沖破長期存在的教條主義和個人崇拜的嚴重束縛,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使各個工作領域獲得了生氣勃勃的創造力量。我們恢復了毛澤東思想的本來面目,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
我們結束了長時期的社會動亂,實現了安定團結、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社會主義的民主和法制正在逐步健全,各民族的平等團結關系重新獲得加強,愛國統一戰線有了進一步的擴大。由于出現了這樣的政治局面,現在是建國以來最好的歷史時期之一。
我們黨和國家的各級領導班子逐步得到了調整、整頓和加強。從總體上看,黨和國家各級組織的領導權已經基本上掌握在忠于黨和人民的干部手中。我們果斷地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到了經濟建設上來,堅決清除經濟工作中長期存在的“左”傾錯誤,認真貫徹執行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正確方針。現在我國經濟已經渡過最困難的時期,走上了穩步發展的健康軌道。我們的教育科學文化工作正在走上正軌并得到一定的發展,呈現出初步的繁榮景象。黨同知識分子的關系,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這三支基本社會力量相互間的團結狀況,現在也比較良好。
我們為建設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作了重大的努力。人民解放軍在加強軍事訓練和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在改進軍政軍民關系方面,在守衛邊境、保衛祖國安全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就。軍隊的軍事素質和政治素質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有了新的提高。
我們黨在領導人民完成歷史性偉大轉變的過程中,本身也經受了考驗和改造。黨為端正黨風作了大量工作,逐步恢復優良傳統,正在斗爭中鍛煉得更加成熟和堅強。
回顧過去六年的戰斗歷程,我們走過的不是一條平坦的道路。十年內亂給黨和國家帶來了極其嚴重的創傷。勝利是來之不易的,是黨中央領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克服了種種巨大困難以后才取得的。
“文化大革命”和它以前的“左”傾錯誤,影響很深廣,危害很嚴重。在深入揭發批判林彪、江青這兩個反革命集團的同時,必須對“文化大革命”和它以前的“左”傾錯誤進行全面清理。這就不能不涉及毛澤東同志晚年所犯的錯誤。毛澤東同志對中國革命作出了不朽的偉大貢獻,因而他在黨和人民中長期享有并且今后仍將享有崇高的威望。對于我們黨的錯誤,包括毛澤東同志所犯的錯誤在內,有沒有馬克思主義的勇氣進行自我批評,能不能歷史地、正確地進行這種自我批評,是能否撥亂反正的關鍵問題。剛剛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的時候,我們黨對全面清理“左”傾錯誤的思想準備還很不夠,加上當時黨中央主要負責同志在一系列重大問題上繼續犯著“左”的錯誤,這就使得十一屆三中全會前的兩年間,黨的指導思想上的是非沒有得到應有的澄清,撥亂反正呈現徘徊局面。黨的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告“文化大革命”結束,重申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任務,這對于動員群眾起了積極作用。但是,這次大會的政治報告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理論、政策和口號,這就起了嚴重阻撓撥亂反正的消極作用。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偉大歷史功績,就在于從根本上沖破了長期“左”傾錯誤的嚴重束縛,端正了黨的指導思想,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此后,黨從各個方面深入總結歷史經驗,科學地闡述了許多從實踐中提出的有關建設社會主義的理論和政策問題。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標志著黨勝利地完成了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黨依靠廣大干部和群眾的集體智慧,既對多年來的“左”傾錯誤和毛澤東同志晚年的錯誤作了科學的分析和批判,又堅決地維護了黨在長期斗爭中形成的優良傳統,維護了毛澤東思想的科學真理和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這樣做的結果,既分清了是非,又加強了團結,為各項革命和建設事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根本保證。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在制定和實施一系列方針政策的過程中,力求符合客觀實際,防止在注意一種錯誤傾向的時候忽視另一種錯誤傾向。在歷史大轉變的時刻,由于舊思想、舊習慣的嚴重影響,由于對新事物缺乏經驗,加上其他社會政治因素的作用,人們思想上的片面性是很容易發生的。近幾年來,對黨的解放思想的方針,對毛澤東同志和毛澤東思想的評價,對社會主義現階段階級斗爭形勢的估計等重大原則問題,在一部分黨員和黨的干部中出現過不同傾向的錯誤認識。有些同志不能完全擺脫過去“左”傾錯誤的影響,有意無意地要回到“以階級斗爭為綱”的老路上去。另外一些同志則偏離馬克思主義的軌道,發展到了懷疑甚至否定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道路的地步。黨在這些重大原則問題上,始終保持堅定的立場,及時地正確地開展了反對“左”和右的傾向的兩條戰線的思想斗爭。黨中央一方面系統地清理了“文化大革命”期間提出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即還要實行所謂“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革命”的錯誤理論,防止導致階級斗爭擴大化的錯誤繼續發生,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法制的建設,恢復和發展黨的統一戰線工作;另一方面,重申以堅持黨的領導為中心的四項基本原則,批評和制止資產階級自由化傾向,并對破壞社會主義建設的各種犯罪活動進行堅決的打擊。在處理許多實際問題的時候,都盡力按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全面性的要求辦事。因此,我們才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把許多相當復雜的思想問題和社會政治矛盾處理得比較妥善。
在經歷了十年內亂之后,積累的問題非常之多,應興應革的事項頭緒紛繁,新的工作的開展又不可避免地要遇到新的問題。這就要求黨分別輕重緩急,有秩序地進行工作,逐步解決各種問題。拿經濟工作來說,十一屆三中全會首先抓住農業這一環,著重克服過去指導上長期存在的“左”傾錯誤,恢復和擴大農村社隊的自主權,恢復自留地、家庭副業、集體副業和集市貿易,逐步實行各種形式聯產計酬的生產責任制,同時提高了糧食和其他部分農產品的收購價格,隨后又解決了多種經營的方針問題,從而使農業面貌很快發生顯著變化,由原來的停滯不前變得欣欣向榮。廣大農民多年來沒有象今天這樣高興過。這對于帶動整個經濟形勢以至政治形勢的好轉,都起了重大作用。隨著農業狀況的改善,又在調整工業結構中著重解決輕重工業的比例失調問題,調整重工業的服務方向,使輕工業得到迅速發展。在這同時,還調整了積累和消費的比例,壓縮了過大的基本建設規模。這樣就既改善了國民經濟的內部比例,也改善了人民生活。解決別的方面的問題,基本上也是采取這種抓住中心環節以帶動其他的方法。
黨所以能取得上述許多方面的勝利,歸根到底,是由于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科學原理,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人民創造歷史的科學原理。事實不正是這樣的嗎?黨堅決相信人民,依靠人民,順應了人民的要求和歷史發展的潮流。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之后,人民對黨寄以很高的希望。人民要求撥亂反正,要求安定團結,要求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高。黨正是集中了人民的意志,制定了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才把祖國的社會主義事業重新引上康莊大道。人民對黨的信任和支持,是我們的事業能夠不斷取得勝利的關鍵所在。
當我們回顧過去六年的戰斗歷程的時候,很自然地會想起黨領導中國民主革命期間發生過的兩次歷史性轉變,一次是由北伐戰爭的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的興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到抗日戰爭的興起。在那兩次轉變中,當黨和人民的力量遭到慘重損失,革命陷于危機的時候,國內外敵人都曾認定我們必將徹底失敗,我們自己隊伍里也曾有不少人動搖悲觀。但是,黨并沒有被巨大的困難所壓倒。在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物領導下,黨以超乎尋常的革命膽略和革命毅力,頑強地繼續戰斗,獨創性地尋求適合中國特點的革命道路,終于扭轉危險的形勢,使革命事業獲得新生,開創了勝利發展的新局面。
這一次轉變,與過去那兩次相比,歷史條件有了很大的不同。我們黨已經是全國政權的領導核心,我們國家已經經過長時期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人民的力量比過去革命戰爭時期強大得多。社會主義事業雖然由于“文化大革命”而受到巨大損失,但仍具有不可戰勝的強大生命力。我們雖然失去了毛澤東同志、周恩來同志、劉少奇同志、朱德同志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但是還有同他們并肩戰斗過的許多老革命家作為中流砥柱,還有受過革命戰爭考驗的許多老同志和建國以后鍛煉成長的大批中青年同志作為中堅力量。在黨中央領導下,經過全黨上下的緊張努力,經過全黨同志同全國億萬人民的團結戰斗,我們終于實現了又一次歷史性的偉大轉變。
同志們!我們在過去六年中取得的偉大勝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們不僅不能滿足于已經取得的勝利,而且必須看到,我們黨的工作還有不少缺點,還有很多困難,還有種種不如人意的地方。我們一定要進一步振奮革命精神,埋頭苦干,為奪取新的更大勝利而努力奮斗。
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歷史時期的總任務是: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從這次代表大會到下次代表大會的五年間,我們要根據上述總任務的要求,從當前實際出發,大力推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繼續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認真整頓黨的作風和組織,爭取實現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根本好轉,實現社會風氣的根本好轉,實現黨風的根本好轉。在這同時,我們要同包括臺灣同胞、港澳同胞和國外僑胞在內的全體愛國人民一道,努力促進祖國統一的大業。我們還要同全世界人民一道,繼續為反對帝國主義、霸權主義和維護世界和平而斗爭。這就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全面開創新局面的偉大任務。
二、促進社會主義經濟的全面高漲
在全面開創新局面的各項任務中,首要的任務是把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建設繼續推向前進。為此,黨實事求是地確定了我國經濟建設的戰略目標、戰略重點、戰略步驟和一系列正確方針。
從一九八一年到本世紀末的二十年,我國經濟建設總的奮斗目標是,在不斷提高經濟效益的前提下,力爭使全國工農業的年總產值翻兩番,即由一九八○年的七千一百億元增加到二○○○年的二萬八千億元左右。(⑴⑵)實現了這個目標,我國國民收入總額和主要工農業產品的產量將居于世界前列,整個國民經濟的現代化過程將取得重大進展,城鄉人民的收入將成倍增長,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可以達到小康水平。到那個時候,我國按人口平均的國民收入還比較低,但同現在相比,經濟實力和國防實力將大為增強。只要我們積極奮斗,扎扎實實地做好工作,進一步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這個宏偉的戰略目標是能夠達到的。
通觀全局,為實現上述經濟發展目標,最重要的是要解決好農業問題,能源、交通問題和教育、科學問題。
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只要農業上去了,其他事情就比較好辦了。目前我國農業的勞動生產率和商品率都比較低,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還很薄弱,特別是人多耕地少的矛盾將越來越突出。今后必須在堅決控制人口增長、堅決保護各種農業資源、保持生態平衡的同時,加強農業基本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實行科學種田,在有限的耕地上生產出更多的糧食和經濟作物,并且全面發展林、牧、副、漁各業,以滿足工業發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需要。當前能源和交通的緊張是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這幾年,我國能源生產的發展放慢了一些,而能源的浪費仍然十分嚴重。交通運輸的能力同運輸量增長的需要很不適應,郵電通訊設施也很落后。要保證國民經濟以一定的速度向前發展,必須加強能源開發,大力節約能源消耗,同時大力加強交通運輸和郵電通訊的建設。
四個現代化的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現代化。目前我國許多企業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落后,大批職工缺乏必要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操作技能,熟練工人和科學技術人員嚴重不足。今后必須有計劃地推進大規模的技術改造,推廣各種已有的經濟效益好的技術成果,積極采用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新材料;必須加強應用科學的研究,重視基礎科學的研究,并組織各方面的力量對關鍵性的科研項目進行“攻關”;必須加強經濟科學和管理科學的研究和應用,不斷提高國民經濟的計劃、管理水平和企業事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必須大力普及初等教育,加強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發展包括干部教育、職工教育、農民教育、掃除文盲在內的城鄉各級各類教育事業,培養各種專業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
總之,在今后二十年內,一定要牢牢抓住農業、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學這幾個根本環節,把它們作為經濟發展的戰略重點。在綜合平衡的基礎上,把這些方面的問題解決好了,就可以促進消費品生產的較快增長,帶動整個工業和其他各項生產建設事業的發展,保障人民生活的改善。
在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中,人口問題始終是極為重要的問題。實行計劃生育,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到本世紀末,必須力爭把我國人口控制在十二億以內。我國人口現在正值生育高峰,人口增長過快,不但將影響人均收入的提高,而且糧食和住宅的供應、教育和勞動就業需要的滿足,都將成為嚴重的問題,甚至可能影響社會的安定。所以計劃生育工作千萬不能放松,特別是在農村。對農民要進行深入細致的思想教育。只要我們的工作做好了,控制人口的目的是能夠達到的。
為了實現二十年的奮斗目標,在戰略部署上要分兩步走:前十年主要是打好基礎,積蓄力量,創造條件,后十年要進入一個新的經濟振興時期。這是黨中央全面分析了我國經濟情況和發展趨勢之后作出的重要決策。
這幾年來,國民經濟在調整中仍然持續增長,成績是很大的。但是,許多方面的經濟效益還很差,生產、建設、流通領域中的浪費現象還十分驚人。單位社會產品所消耗的物資、工業企業的資金利潤率、大中型項目的建設周期、工商企業流動資金的周轉速度等,都還沒有達到歷史上的最好紀錄。其原因除了某些不可比的客觀因素以外,主要是過去“左”傾錯誤所導致的企業盲目發展、經濟結構不合理、經濟管理體制和分配制度有缺陷、經營管理混亂和生產技術落后。一九八二年由于強調經濟效益,情況開始有某些好轉。但是,長期積累的這許多問題,不可能在短期間完全得到解決。在確定經濟發展的戰略部署的時候,必須考慮到這種基本性的狀況。
在一九八一年到一九八五年的第六個五年計劃期間,要繼續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把全部經濟工作轉到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的軌道上來。要集中主要力量進行各方面經濟結構的調整,進行現有企業的整頓、改組和聯合,有重點地開展企業的技術改造,同時要鞏固和完善經濟管理體制方面已經實行的初步改革,抓緊制訂改革的總體方案和實施步驟。在一九八六年到一九九○年的第七個五年計劃期間,要廣泛進行企業的技術改造,逐步展開經濟管理體制的改革,同時繼續完成企業組織結構和各方面經濟結構的合理化。在八十年代,還必須在能源、交通等方面進行一系列必要的基本建設,和一系列重大科技項目的“攻關”。因此,國民經濟的發展不可能很快。但是,只要我們切實做好上述各項工作,就可以把歷史遺留的問題解決好,并且為后十年的經濟增長打下比較堅實的基礎。九十年代我國經濟將全面高漲,發展速度肯定會比八十年代高得多。把這樣的戰略部署向人民群眾進行充分的宣傳解釋,人民就會更加看清楚我們的光明前途,鼓起更大的干勁去迎接新的經濟振興時期的到來。
從這次代表大會到下次代表大會的五年間,我們將完成第六個五年計劃,開始執行第七個五年計劃。我們說在這個期間要爭取實現財政經濟狀況的根本好轉,就是要按照上述戰略部署,做到顯著提高經濟效益,鞏固地保持財政基本平衡、信貸基本平衡和物價基本穩定。很明顯,做好這五年的經濟工作,對于我國經濟的長遠發展,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為了促進社會主義經濟的全面高漲,在全部經濟工作中,必須繼續貫徹執行五屆人大四次會議批準的十條經濟建設方針,特別要注意解決以下幾個重要原則問題。
首先,關于集中資金進行重點建設和繼續改善人民生活的問題。要實現今后二十年的戰略目標,必須由國家集中必要的資金,分清輕重緩急,進行重點建設。為此,必須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努力發展生產,提高經濟效益,使國民收入有較快的增長,同時要改變資金過于分散的現象。近幾年來,一方面,國家的財政收入有所減少,急需進行的重點建設缺乏資金;另一方面,地方、企業自有資金增加較多,用來進行了不少就當地看來是急需的建設,但是這樣就勢必難以完全符合全國范圍的整體需要,也難以防止和克服建設中的盲目性。應當看到,如果國家的重點建設得不到保證,能源、交通等基礎設施上不去,國民經濟的全局活不了,各個局部的發展就必然受到很大限制,即使一時一地有某些發展,也難以實現供產銷的平衡,因而不能持久。我們必須牢固樹立“全國一盤棋”的思想。在繼續執行現行財政體制和保障企業應有自主權的同時,要根據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的實際情況,適當調整中央、地方財政收入的分配比例和企業利潤留成的比例,還要鼓勵地方、部門、企業把資金用到國家急需的建設項目上來。當然,在集中資金的過程中,仍然要照顧地方、企業的需要。地方、企業擁有一定的機動財力,有利于發揮它們的積極性,去辦那些適宜于地方舉辦的事情,特別是進行現有企業的技術改造。我國勞動力資源非常豐富,必須十分重視擴大勞動積累。在農村要利用眾多的勞動力因地制宜地、有效地進行農業基本建設,在礦山、交通和其他建設中也要重視勞動積累的作用。
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是社會主義生產和建設的根本目的。“一要吃飯,二要建設”,是指導我國經濟工作的一項基本原則。這幾年,黨和政府做了很大的努力,使人民生活有了顯著改善。但總的說來,人民的生活水平還是比較低的。在農村中的一部分低產地區和受災地區,農民還很貧困,要積極扶助他們發展生產,增加收入。城鎮居民中,在工資、就業、住宅和公用設施等方面都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對在生產建設和各項工作中起骨干作用的中年知識分子,國家已經決定采取切實措施,使他們的生活待遇和工作條件陸續地、分批地得到改善。無論如何,城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只能靠努力發展生產,而不能靠減少國家必不可少的建設資金,否則將損害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具體地說,農民收入的增加不能再主要靠提高農產品價格,不能再靠降低征購派購基數和擴大議價范圍。職工平均收入增長的幅度,只能低于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幅度。不顧生產和利潤的實際情況而濫發獎金和各種津貼的現象,必須制止。事實上,只要全國工人、農民進一步提高認識,為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各種消耗、消滅各種浪費作出堅持不懈的努力,人民生活是可以得到不斷改善的。至于那些不需要花很多錢甚至不花錢就能解決的群眾日常生活中的種種問題,各級領導更必須積極采取措施,努力解決。關心群眾生活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任何時候也不應當忽視。
其次,關于堅持國營經濟的主導地位和發展多種經濟形式的問題。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居于主導地位。鞏固和發展國營經濟,是保障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經濟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并且保障個體經濟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決定性條件。由于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總的說來還比較低,又很不平衡,在很長時期內需要多種經濟形式的同時并存。在農村,勞動人民集體所有制的合作經濟是主要經濟形式。城鎮手工業、工業、建筑業、運輸業、商業和服務業,現在都不應當也不可能由國營經濟包辦,有相當部分應當由集體舉辦。城鎮青年和其他居民集資經營的合作經濟,近幾年在許多地方發展了起來,起了很好的作用。黨和政府應當給以支持和指導,決不允許任何方面對它們排擠和打擊。在農村和城市,都要鼓勵勞動者個體經濟在國家規定的范圍內和工商行政管理下適當發展,作為公有制經濟的必要的、有益的補充。只有多種經濟形式的合理配置和發展,才能繁榮城鄉經濟,方便人民生活。為了發揮企業和勞動者的積極性,無論在國營企業或集體企業中,都必須認真實行經營管理上的責任制。近幾年在農村建立的多種形式的生產責任制,進一步解放了生產力,必須長期堅持下去,只能在總結群眾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加以完善,決不能違背群眾的意愿輕率變動,更不能走回頭路。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和農民經營管理能力的提高,必然會提出新的各種聯合經營的要求。我們要真正按照有利生產和自愿互利的原則,促進多種形式的經濟聯合。可以預料,我國農村在不太遙遠的將來,一定會出現有利于因地制宜地發揚優勢,有利于大規模采用先進生產措施,形式多樣的更加完善的合作經濟。在工商企業中最近開始推行的經濟責任制,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工商業同農業有很大不同,但是實行經濟責任制,包括對一部分國營企業實行盈虧責任制,同樣有利于貫徹馬克思主義的物質利益原則,增強勞動者的主人翁責任感,推動生產的發展。我們應當采取積極的態度,認真總結經驗,尋找和創造出一套適合工商企業特點的、既能保證國家統一領導又能發揮企業和職工積極性的具體制度和辦法。
生產資料公有制是我國經濟的基本制度,決不允許破壞。目前,在某些農村出現的毀壞農田水利設施、亂砍亂伐森林、取消集體提留等等現象,在某些國營工商企業中出現的違反國家統一計劃、擅自扣留統配物資、截留上繳利潤、偷稅漏稅、隨意漲價、互相封鎖等等現象,這些雖然是少數人的問題,但都嚴重地破壞著公有制經濟,損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必須堅決糾正。
再次,關于正確貫徹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原則的問題。
我國在公有制基礎上實行計劃經濟。有計劃的生產和流通,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主體。同時,允許對于部分產品的生產和流通不作計劃,由市場來調節,也就是說,根據不同時期的具體情況,由國家統一計劃劃出一定的范圍,由價值規律自發地起調節作用。這一部分是有計劃生產和流通的補充,是從屬的、次要的,但又是必要的、有益的。國家通過經濟計劃的綜合平衡和市場調節的輔助作用,保證國民經濟按比例地協調發展。這幾年我們對經濟體制實行了一些改革,擴大了企業在計劃管理方面的權限,注意發揮市場調節的作用,方向是正確的,收效也很明顯。但是,由于有些改革措施不配套,相應的管理工作沒有跟上,因而削弱和妨害國家統一計劃的現象有所滋長。這是不利于國民經濟正常發展的。今后,要繼續注意發揮市場調節的作用,但決不能忽視和放松國家計劃的統一領導。
為了使經濟的發展既是集中統一的又是靈活多樣的,在計劃管理上需要根據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形式。對于國營經濟中關系國計民生的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的生產和分配,尤其是對于關系經濟全局的骨干企業,必須實行指令性計劃,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在生產的組織和管理上的重要體現。對于集體所有制經濟也應當根據需要下達一些具有指令性的指標,如對糧食和其他重要農副產品的征購派購。由于我國還存在著多種經濟形式,由于對社會的各種復雜需求和大量企業的生產能力難以作出精確計算等原因,除了指令性計劃之外,對許多產品和企業要實行主要運用經濟杠桿以保證其實現的指導性計劃。無論是實行指令性計劃還是指導性計劃,都要力求符合客觀實際,經常研究市場供需狀況的變化,自覺利用價值規律,運用價格、稅收、信貸等經濟杠桿引導企業實現國家計劃的要求,給企業以不同程度的機動權,這樣才能使計劃在執行中及時得到必要的補充和完善。至于各種各樣的小商品,產值小,品種多,生產、供應的時間性和地域性一般很強,國家不必要也不可能用計劃把它們都管起來。這類小商品,可以讓企業根據市場供求的變化靈活地自行安排生產,國家應當通過政策法令和工商行政工作加強管理,并協助它們解決某些重要原材料的供應。
正確貫徹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原則,是經濟體制改革中的一個根本性問題。我們要正確劃分指令性計劃、指導性計劃和市場調節各自的范圍和界限,在保持物價基本穩定的前提下有步驟地改革價格體系和價格管理辦法,改革勞動制度和工資制度,建立起符合我國情況的經濟管理體制,以保證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
商業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這個問題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已經越來越明顯地顯示出來。目前商業網點和設施嚴重不足,中轉環節過多,市場預測薄弱,在經營思想和管理方面都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我們必須在充分了解情況、認真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切實改進商業工作,大力疏通、擴大和增加流通渠道,做到貨暢其流,物盡其用,充分發揮商業在促進生產、引導生產、保障供應、繁榮經濟中的作用。
最后,關于堅持自力更生和擴大對外經濟技術交流的問題。
實行對外開放,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則擴大對外經濟技術交流,是我國堅定不移的戰略方針。我們要促進國內產品進入國際市場,大力擴展對外貿易。要盡可能地多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外國資金進行建設,為此必須做好各種必要的準備工作,安排好必不可少的國內資金和各種配套措施。要積極引進一些適合我國情況的先進技術,特別是有助于企業技術改造的先進技術,努力加以消化和發展,以促進我國的生產建設事業。我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立足于自力更生,主要靠自己艱苦奮斗。這是絕對不能動搖的。擴大對外經濟技術交流,目的是增強自力更生的能力,促進民族經濟的發展,而決不能損害民族經濟。國內能夠制造和供應的設備特別是日用消費品,不要盲目進口。要在統一計劃、統一政策和聯合對外的前提下,發揮地方、部門和企業開展對外經濟活動的積極性,同時反對任何損害國家民族利益的行為。我們千萬不要忘記,資本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企業決不會因為同我們進行經濟技術交流,就改變它們的資本主義本性。我們在堅持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過程中,一定要堅決警惕和抵制資本主義思想的侵蝕,反對任何崇洋媚外的意識和行為。
同志們!列寧說過,生氣勃勃的創造性的社會主義是人民群眾自己創造的。①毫無疑義,沒有億萬群眾的高昂的勞動熱忱,沒有成千上萬個生產單位的首創精神,沒有各地方、各部門的積極奮斗,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蓬勃發展是不可能的。我們的全部經濟工作,我們的一切方針、政策、計劃、措施,都必須立足于統籌安排,兼顧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把中央、地方、部門、企業和勞動者的積極性都充分調動起來,科學地組織起來,使之發揮出最有效的作用。這是促進社會主義經濟全面高漲的最重要的途徑。我們相信,全國各族人民必定能夠萬眾一心,奮發圖強,努力實現我國經濟發展的宏偉目標。
|
|